香港人生活壓力大,「神經緊張,搞到消化不良」,
除了精神處於繃緊狀態,就連肌肉都好繃緊!
所以不少香港人喜歡在假日的時間到按摩店放鬆一下。
肩頸繃緊,腰背酸痛下的情況就會想按摩或者推拿。
但,你能夠分辨按摩和推拿之間的分別嗎?
推拿等同於按摩嗎?
實際上,按摩和推拿可說是中醫骨傷科其中的治療手法。
普遍的按摩上,按摩師會針對疼痛處用指尖施壓,
令疼痛部位的緊繃肌肉稍作放鬆。
坊間的穴位按摩多會在數個常用穴位按摩,
目的是放鬆肌肉,令客人感到舒舒服服。
相反,真正的中醫推拿會考慮經絡以及相關的中醫理論,
專業的推拿師在推拿前會先從病人了解痛症的成因,
假設是一個腰痛患者,其病因不一定是肌肉緊繃而造成,
如直接在痛點直接按壓會太具侵略性,而且痛症根源往往不在該處。
中醫推拿的原理
中醫推拿主要透過經絡穴位的作用連接到各臟腑和相應的組織器官,
通過推拿手法加速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,以修復身體上的損傷。
以中醫經絡理論而言,中醫推拿可以達到調整陰陽、補虛瀉實、
舒筋通絡、理筋整復、剝離粘連,等全身性調理作用;
若以生理解剖學理論而言,便是,達到調節神經功能、
促進血液與淋巴液的循環、加速身體組織的自我恢復能力。
「痛則不通 通則不痛」是中醫對痛症的看法,
因外來寒邪入侵人體背部腧穴,會導致經絡不通。
當氣血運行不暢時,便會造成背部疼痛,
中醫推拿會經手法疏通經絡,令氣血流暢,
並使局部溫熱,熱則痛緩,更能驅寒止痛。
註冊中醫師常用的推拿手法
中醫推拿一詞原先由摩挲、按矯、按摩逐漸演變而成,
當中推拿手法有「按、摩、推、拿、揉、捏、顫、打」的手法。
按法—利用指尖或指掌一起一落按下-在各部位會有不同手法,如單手按法、雙手按法、還有單手加壓按法。
摩法—利用手指或手掌柔軟的撫摩
推法—在前用力推動叫推法;-推與摩不能分開,推中包括有摩,推摩會配合使用。
揉法—用手作輕微的旋轉活動的揉拿-面積較小的部位,會Z用手指揉法;-對於背部面積較大的部位,便用手掌揉法。
拿法—用手把皮膚稍微用力拿起-臨床上常用在腿部或肌肉較豐厚的部位
捏法—利用手指把皮膚和肌肉從骨面上捏起-捏法和拿法的不同之處是:拿法要用手的全力/捏法則着重在手指
顫法-是一種振顫而抖動的按摩手法
打法—又為叩擊法-打法手勁輕重準確,柔軟而靈活。
中醫推拿針對性痛症治療的功效
上面提過的中醫推拿原理及手法相互配合下,
平衡各組織器,加速新陳代謝和修復各種損傷,達至以下功效:
加快消除肌肉組織痠痛感
在劇列運動後,大量乳酸會產生及沉積在肌肉組織,
然後會出現肌肉痙攣、疼痛和疲勞現象。
中醫推拿肌肉可促進乳酸代謝和排泄效果,令疼痛得以緩解。
2. 促進骨關節損傷後的康復
中醫推拿治療可以加速血液、淋巴液循,
令骨關節受損而引起的水腫可快速消退,
從而令受礙的關節可以逐漸恢復至正常的活動範圍。
3. 改善血液循環
推拿手法可以增加毛細血管的數量和管徑,
從而能改善血液循環,令血管的通暢性能提高
4. 調節神經系統
推拿可有效降低神經末梢的興奮性,可用於止痛,如神經炎、神經痛等。
頸部推拿治療
針對頸部痛症問題,中醫推拿主要可治療:
頸部肌肉勞損
頸椎錯位
落枕
頸項肌扭傷
前斜角肌痙攣
以上引起的慢性純痛、隱痛、痠脤痛和麻痺等現象
肩肘部推拿治療
針對肩肘部痛症問題,中醫推拿主要可治療:
肩周炎(五大肩)
高爾夫球肘
網球肘
關節慢性勞損
手臂肌肉痠痛
腰背部推拿治療
針對腰背部痛症問題,中醫推拿主要可治療:
腰椎椎間盤突出
腰部扭傷
腰痛
腿部推拿治療
針對腿部痛症問題,中醫推拿主要可治療:
膝關節疼痛
筋骨痠軟問題
踝關節扭傷
或因長期站立引起的損傷麻痺症
痛症患者不能胡亂按摩推拿嗎?
以普遍的患者習慣,都會先行去按摩店或直接服用止痛藥,
如問題長期持續,影響到日常生活才會求醫。
因臨床上,部份人都比較抗拒中醫針刺法,
但事實上,所有人和任何痛症都適合按摩嗎?
中醫認為痛症是由經絡的阻塞或是氣血不足的成因,
而不能滋養筋,造成痛症的;
而針灸和推拿都可以直接在局部阻滯的經絡上發揮功效。
但若痛症問題的誘因是其他因素,如患者本身是否有:
嚴重的骨質疏鬆、癌症或明確的外傷的原因。
如果未能排除其他因素,便盲目用力去按壓痠痛位置,有機會令病情惡化。
在什麼情況不能做推拿治療?
推拿可以紓緩筋骨痠痛,幫身體解決積累了一天的疲勞,
但在某情況是不能夠做推拿,反而會傷身體呀!
皮膚有外傷或發炎問題
筋骨脫臼、骨折初期、扭挫傷急性期
生理期或懷孕期間
過飽、過餓、或過累的情況
剛完成開刀手術
患有癌症的病人